【報虎你知】系列專題〽︎_詞彙說明篇▝ ​

發佈於:2024 年 11 月 29 日文章分類:最新消息標籤:
平常問小朋友們石虎住哪裡?
大家都會很開心地回答石虎住在「深山裡!」
其實不一定是小朋友,民眾對於淺山與深山的理解是模糊的,到底怎麼樣的環境稱作淺山?
猜猜看,什麼是淺山呢?
(A)淺山是一座山!
(B)淺山是爺爺、奶奶家附近的菜園、果園、雞舍
(C)淺山是我家門前有小河,後面有山坡(這文字有聲音)
(D)淺山是平緩的草原、草生地、溪流、丘陵、梯田等地區
公布答案~嘿嘿,是複選題哦!
(B)、(C)、(D),都符合淺山的概念,淺山不是一座山,淺山指在海拔800~1,000公尺以下的地區,包含了溪流、濕地、草原、森林等等的自然環境,也包含了農田、果園、林地、牧區、公園等的人類活動的環境。
這裡有發現一件事情嗎?那就是跟人類的生活地區「高度重疊」。
不論是爺爺奶奶還是阿公阿婆叔叔阿姨,我家門前有小河,後面的山坡,都是人們會居住、使用的地方。如果這些環境被不當的利用,甚至破壞,往往造成野生動物的生存壓力。
這時候小朋友們會提出一些有趣的想法,
:「石虎為什麼不去深山裡就好?」
:「那我們圍一個保護區給牠!」
Q:石虎為什麼不去深山裡就好?
這與石虎的食性是有關係的,石虎喜歡吃的食物老鼠、野兔、鳥類、青蛙等爬蟲類,也常出沒於農田、埤塘、丘陵等淺山區域,石虎逐食物而居,也是守護淺山生態系循環中重要的掠食者,維持平衡的重要角色,還有台灣的深山也有原本生活的掠食者,例如黃鼠狼、黃喉貂等,這些掠食者在長期演化下已經各自適應環境也達到平衡,所以,石虎沒辦法依照我們想像的直接到深山生活。
Q:那我們圍一個保護區給牠!
雖然有想要保護石虎的理念很棒,但我們需要思考做法的可行性,成年公石虎需要的生活範圍為10至12平方公里,「一隻」就需要相當於100座台北大巨蛋的生活空間,而設立保護區需要大面積的土地,淺山的土地大多為私人所有,實質上去說服每位土地所有權人,將土地捐獻或願意被徵收是不可行的,且在利弊衝突下,往往犧牲的還是石虎及其他野生動物。
從對立的抗衡中抽離,將想要守護石虎的心力,轉化成並肩作戰,石虎為台灣原生的野生動物,人類後來住進了同一片土地,共享資源的同時,人們需要學習與萬物共存的生活方式,協會也持續朝著傳達想法,實踐作法的方式推廣下去,不論從協助雞農改善雞舍結構、協助生態給付的農友耕作、推廣友善米的農產品等,都是日常可以做到的行動,未來協會也會持續撰文,與虎友們分享淺山動物們的日常生活、石虎面臨困境的議題分享,讓彼此間有更深入的理解,敬請期待!